2024-04-03 16:22 中国保龄球协会
小球字〔2024〕138号
为积极推广、普及保龄球运动,加快推进保龄球项目持续升级,打造特色体育运动品牌,着力促进保龄球准职业、青少年、老年各类赛事的健康发展,提升赛事经济效益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结合保龄球项目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总局相关要求和小球中心的“转思想、转作风、转方法”精神,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努力将保龄球运动打造成为人民群众热爱的时尚运动和城市网红的新名片。
二、发展目标
强化党对协会的领导,优化协会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行业引领、规范和服务功能。围绕协会的核心任务,优化协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深入推动保龄球健身特色体育运动品牌项目,培育形成拥有群众基础、群众喜爱和较高竞技水平的适合时代发展特色体育项目。
(一)创建保龄球运动后备人才基地,积极培育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推动保龄球赛事和竞技水平达到亚洲领先,大力推动全国保龄球运动、保龄球文化、保龄球产业发展,形成“领域广、新时尚、反响好”的网红特色体育项目。到 2024 年底,打造保龄球示范场馆2个、示范省(市)2个、示范机关单位2个、示范青少年俱乐部3个。推动保龄球运动 “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
(二)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到 2024 年底,全国培养国家级保龄球裁判员 20 名,保龄球专业教练 100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300人,改变裁判员、教练员、从业人员队伍老化和人员匮乏的局面,经常性参加保龄球运动的人群突破5000人。
(三)关联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保龄球+”产业融合发展,保龄球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影响力不断回升,开拓保龄球相关产、学、训、赛全链条的产业格局。
三、重点任务
推动中国保龄球协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完成好中国保龄球协会届中调整工作和理事会会议。
(一)完善中保协机构设置和职能。增设媒体宣传委员会、合并职能相近的裁判员委员会和竞赛委员会,成立竞赛裁判委员会。
(二)全面普及保龄球运动。
加强保龄球运动宣传引导,积极营造保龄球运动的时尚特性,不断扩大保龄球运动群体。鼓励保龄球爱好者组建俱乐部,强化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在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保龄球运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让保龄球运动融入群众体育生活。
(三)推进校园保龄球发展。实施保龄球进校园工程,深化体教融合,将保龄球在有条件的地区,联合学校作为体教融合可选项目,以点带面逐步向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推广保龄球运动。打造保龄球项目示范学校,以示范引领带动中小学校保龄球运动的发展,示范学校要结合实际,探索校园课外保龄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参与保龄球运动兴趣。建立青少年保龄球俱乐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支持,鼓励在课后开展保龄球训练。
(四)提升保龄球专业师资。不断壮大保龄球师资队伍,对裁判员、教练员、行业人员进行分期培训。通过企业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保龄球运动培训,鼓励有运动特长的教师参加保龄球培训,提升保龄球教师技能和教学水平,逐步满足保龄球教学需求,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专家库的建设。
(五)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保龄球赛事体系。中国保龄球协会做好赛事开发,精心组织全国保龄球赛事,全面做好“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高标准策划组织国际级以上保龄球邀请赛。国绕青少年保龄球、业余保龄球、职业保龄球构建全龄运动体系,提升赛事运营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打造 IP 品牌赛事,创造市场价值。
1.继续构建一个全运会,三大巡回赛,五大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国中学生锦标赛、中国青少年公开赛、全国壮老年锦标赛)“135X”赛事活动体系。
2.做强中国保龄球巡回赛,并将总决赛全新升级,向准职业化发展。
3.积极推进青少年俱乐部联赛,创办中国保龄球协会壮老年友谊赛。
4.做好“海峡杯”、中国—“东盟10+3”,中韩俱乐部友谊赛、中日俱乐部友谊赛四大特色赛事。
5. 探索创建各级保龄球俱乐部,举办全国保龄球俱乐部联赛。推动保龄球运动向职业化发展,整合资源,完善政策,扶持有基础、有实力的保龄球队伍建立职业保龄球俱乐部。
6. 建立各类赛事的会员积分体系,建立、健全中巡赛、青少年、壮老年、俱乐部积分排名、奖金排行榜。
7.通过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保龄球赛事活动,扩大保龄球运动影响力。
(六)促进保龄球产业发展。
1.扶持各级保龄球协会、保龄球俱乐部和以保龄球项目为主的体育类培训机构发展,促进保龄球运动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加大保龄球品牌培育力度。
2.加大保龄球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培育保龄球服务市场、开发保龄球衍生产品,壮大保龄球培训、场馆运营、赛事策划、赛事转播、文化传媒等产业,以保龄球带动行业产业链发展。
(七)弘扬保龄球文化。树立健康、快乐、进取的保龄球运动健康理念和保龄球文化品牌,让保龄球运动重新成为群众主要的运动方式之一。
(八)加强与保龄球发展先进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推动与国际组织、各国协会、国外俱乐部等保龄球组织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九)鼓励保龄球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和青少年选手积极走出去,吸引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龄球组织来我国发展,实现叉向交流、合作共赢。
(十)完善保龄球基础设施。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新建或改建保龄球场馆,争取每省(市)的重点城市有块保龄球馆。探索大公园、广场、小区配套建设保龄球建议或MINI 保龄球设施。提高共建国家队单位、培训基地、示范单位、举办赛事、运动推广的基础设施条件。
四、保障措施
提升协会行业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积极引导、规范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通过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规范化标准体系,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逐步规范管理方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国保龄球协会领导,推动全国保龄球运动发展工作,聚焦目标任务主动作为,全力推广保龄球运动。中保协统筹协调、指导和综合管理保龄球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协会主导、市场参与、多方筹措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保龄球馆、地建设、升级和普及及推广。
(三)积极发动会员单位和企业、团体通过捐赠、赞助等形式推动保龄球运动发展。
(四)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保障保龄球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保龄球文化策划宣传等经费,促进保龄球运动项目快速发展。
(五)专业运营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符合资质的来事运营团队或企业,系统推进保龄球远动发展。负责保龄球师资、裁判、运动员的培养和赛事策划运营宣传等工作,打造保龄球运动 IP 品牌。
(六)强化责任落实。逐步建立协会内部保龄球运动发展通报、考核工作机制,将资金投入、场地建设、队伍组织、培训举办等保龄球运动发展内容列入综合考核指标,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
(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宣传保龄球运动,凝聚保龄球运动发展共识,增强广大群众对保龄球发展的认识。完善协会官网、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舆论阵地建设,打造“官媒”移动传播矩阵,不断提升保龄球时尚魅力,宣传保龄球文化。营造大众参与和支持保龄球运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体育总局小球中心
中国保龄球协会
202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