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这几乎是一句废话——保龄不是个球,还能是个啥?!


  我是从1998年开始接触保龄球的,正赶上这项运动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扩张盛行,球市异常火爆,尤其是节假日和晚间,球馆几乎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请客吃饭酒足饭饱之余,不带客人去球馆扔几局似乎不够热忱不够尽兴。那个时候,保龄球是流行的休闲时尚,是一种姗姗来迟的时髦。

  保龄球是一项讲究环境条件的室内运动,四季恒温,风雨无阻,对球具装备有要求,对礼仪规则有苛求,对工薪阶层来说消费价格也属不菲,有人又称之为“贵族运动”。不错,它与网球、台球、高尔夫球并称四大“绅士运动”呢。

  其实,保龄球的门槛并不高,不论男女,无论老少,人人可以无师自通,但凡有能力持球上道的都能参与其中,它与我们儿时玩过的一些游戏很是类似,有趣,有益,还有炫技挑战性,说它是成年人的游艺也不过分。正因为如此,打球的熙熙攘攘,懂球的却为数寥寥。

  保龄球属于非奥运项目(至少常态化如此)。爱好它的人,健身娱乐调节身心的居多,真正靠竞技比赛谋生的并不多,在专业人士看来似乎上不了大台面。“偌大个球,竟然归入小球类运动项目”!论重量,谁也比不了它;论分量,却有无足轻重之感。有人甚至认为它雕虫小技,有术无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那言下之意,保龄球就不是个正经的球。

  我练球至今已有20多年,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未曾有过舍弃,不曾有过倦怠,可以说无可救药地酷爱这项运动。回头想想,它给了我独自伸展的清静,也给了我结伴而聚的清欢;它常给我连击连中的欣喜,也给过我攻坚克难的自得;它给了我强身健体的捷径,也给了我抗击抑郁的运道;它给了我磨练性情的平台,也给了我提升格局的淬炼。它让我在持球时掂量轻与重,让我在摆球时考虑进与退,让我在推球时思考快与慢,让我在间歇时懂得动与静,让我在结局中明白收与放……

  保龄球的兴盛,可以说是全球化的结果,如今已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成为风靡国际的大众文化样式。沉浸其中,不仅能展现力与智,塑造健与美,还能体悟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道理:这里有讲究精细算法的数学,有追求合理碰撞的物理学,有注重协调运作的人体力学,有展示手眼身法步的行为学,也有呈现赏心悦目技艺的艺术学,还有强化内在意志力的心理学,更有蕴含深刻启迪的人生哲学……

  是的,保龄是个球——这是我的意念,也是我的执念。保龄球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妙在变与不变之间。所谓确定性,是说它布局有方,得失有度;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它千变万化,难以捉摸。热爱它的人,应该认识它、体悟它、敬畏它,进而把握它、感受它、欣赏它。我这么一说,可能有点不着边际或故弄玄虚,会让大方之家笑掉大牙。好在我不是行家里手,也不是明星翘楚,没有师道传承的使命,更缺乏参禅悟道的耐心。有朋友曾以戏谑的口吻给我画像:二等球手、三流作家、四级教授!这已经高抬了我几分,但好为人师的毛病却被他说准了。我在练球之余爱琢磨回味,并记录下一些所思所想,有的是有感而发,有的是人云亦云。《保龄是个球》所收的200多则语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技能讲解(那样会误人子弟),只是用轻松快意的语言,借助于漫画家的精描细画,与球友文友们分享动手动脚的乐趣、情趣和意趣而已。而这,正是我不揣浅陋撰写本书的初心。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君子好逑,就好这个球吧——
保龄球最名副其实
它能给每一个追随者带来健康和愉悦
裨益若此,夫复何求!

  
图文来源:赵昂,作家,教授,资深保龄球爱好者。本文系《保龄是个球》序言

中国国家保龄球队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网站导航